IMG_6497.JPG
第一次對這本書有印象,大概是15年前了
那時候被列為青少年推薦閱讀
但實際情況是我翻了開頭人格的介紹就沒有再讀下去

直到前幾日透過Youtube的演算推薦影片看了24個比利的事件介紹
老實說,影片作者在開頭時介紹精神分裂與人格分裂的差異時我就被震撼到了
加上整個比利的事件被敘述後,引起了我的興趣
隔天我就去圖書館把書借了回來

(引起我興趣的影片放在尾端)

 

整本書大致上分為三個區塊
一、比利於審犯過程中首次被發現他的多重人格
二、人格「老師」描述所有人格一起經歷過的人生事件
三、接受融合治療的後續與事件

 

書背的簡介從懸疑事件的角度去撰寫
但對我而言更多的是探討童年創傷
如果要我跟朋友聊聊這本書
我會這麼描述:
比利因為恐懼被母親責罵下意識的閉上了眼睛
再度醒來時卻疑惑為什麼已經被責罵過
往後他一遇到了問題都會閉上眼睛再一次經歷「失憶」
那個時候,是他的第一次分裂出人格「克莉絲丁」
而在8歲時,他的繼父對他凌虐、性侵包括肛交約一年
「就在那一刻,他的心,他的感受,他的靈魂粉碎成二十四片」
從此他的人生就陷入一連串的失憶
每一個人格的記憶因為沒有相通
所以24個人格交錯的人生一片混亂
青少年的比利即使看了精神科也沒有被深入診斷
於是16歲的他選擇自殺,但人格阻止了
人格們選擇讓無法面對多重人格的比利沈睡
於是比利一睡就睡了6年,期間由23個人格輪流上陣過他的人生
直到他因強暴罪而被逮補

0459186b99aa9d0808ccc7e9206186e5_720w.jpg

(這是對24個比利書籍最早印象的封面)

這幾年瞭解了精神相關疾病後
我也聽朋友說過他會因為當下精神上壓力過大身體做出昏倒的反應
但醫療人員因為認識不足而以為是假暈想捏醒他(他有意識但動不了)
從此才了解到人的精神狀態在無法承受時會產生各種常人無法理解的防禦機制
在第二個區段所有人格的故事時就好像小說
但實際上卻是一本「傳記」


看到每一段促成他分裂的童年創傷以及治療期間社會輿論的再次傷害都令人鼻酸
有一段人格「凱文」寫信給作者提到:「醫生說我們的壞話,但是最刺耳的是他們沒有錯。
我們,我,是怪胎,是畸形,是生物學上的錯誤。
我們都恨透這個地方(他當時在會虐待精神病患的法定醫院),可是我們也只配在這種地方。」
終於醒來的16歲比利接受融合的治療,慢慢開始感受到每一格人格同時存在
但我相信這對他來說是很困難的
他自小運用了分裂的人格去面對每一個痛苦、憤怒、想被愛的感受
所以他並不具備承擔所有情緒感受的能力
但現在每個替他承受的人格都要融入自己,那個過程一定是需要適應的
而且每一個人格的才華在融合後也漸漸被稀釋
「他是還沒完全融合的比利,卻因此開始感受到空虛、害怕、失落」


8fd1e8fb4d79c9eb5f3d2b5beb4dcd8a.jpg

我看到第一次分裂的比利時,內心也不停在想
或許我們每個人在年幼的時候會不會都曾經分裂過?
只是在長大的過程中而又融合了回來
但最大的不同是8歲的比利遭受了巨大的刺激與長時間的虐待
在開頭作者對其中一個人格「丹尼」描述寫道「曾被迫自掘墳墓,慘遭活埋」
繼父威脅他如果說出去會把他活埋起來,而且真的這樣做過
他只給他一個管子呼吸,在把他身上的土鏟開之前,還小便在呼吸管裡
從此丹尼就很怕土,也很不喜歡待在戶外
這是我最心疼的一個人格
是每一個人格遇到恐懼痛苦悲傷就會強迫推出的人格
(另一個是承受痛苦的大衛)
獨留他在現實上承受他不知道由來的傷害

 

最後,我想推薦給還沒看過的人
這一本書真的很精彩
特別是第二個區塊完整描述所有人格怎麼互動或切換
仔細對照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情緒反應與轉換
每一個人內心其實都有不同的人格
但人格分裂者與我們最大的不同在於無法控制遺失的時間
在這個連對憂鬱症都未必有完全認識的社會
即使是不認識這個疾病,也希望大家能保持一個謹慎的態度看待任何病因
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中,隨意地下結論,造成間接的傷害

謝謝你的閱讀

☞威廉·密里根/比利的WiKi百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gogee9 的頭像
    legogee9

    秋太太 ☀ Ms.Chyou

    legogee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